致力于社区的美好未来

序: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在住宅物业小区的治理领域,住宅财产的专有与共有、业主的权利与义务、业主组织的结构和运作、物业纠纷的争议与解决、民间组织与商业活动和政府行政间的行为方式、权力边界与适当关系等等,成为社区治理面临的核心难题。本书以论文汇编的形式,向读者呈献了魏耀荣、毛寿龙、朱宪辰、黄卫平、以及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刘朱胜、瑞纳德·勒·嘉西、克里斯·韦伯斯特等二十多位中外学者,从理论构建或是个案分析所提供的研究成果,将活生生的社会现象进行了理论提升和概括,既可作为社区治理研究的指导、亦可作为该领域科学研究前沿的追踪参考。

本书是一个开放的大群体协作活动的成果: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文森特和埃莉诺·奥斯特罗姆(Ostrom)教授夫妇、中国人民大学毛寿龙教授等师生、美国南加州大学的库帕(Cooper)教授为首的美、英学者群体、和谐社区发展中心(GOCO)的蔡若焱及理事会、学术委员会成员,和谐中心在北京和全国各地在社区治理领域工作的合作者,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魏耀荣先生、深圳景洲大厦业委会主任邹家健、北京业委会负责人郭卫建、企业研究工作者程宏等,此外,还有香港和台湾的学者如杨永年、叶毅明教授等。这一群人,形形色色,国籍、肤色、地域、职业、专业各不相同,但是在共同研究兴趣和学术价值追求的驱动下,自2000年起,一个结识一个、手拉手滚雪球般的越滚越大。2007年6月,这个群体近200人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多元视角下的社区治理”国际会议上聚集一堂,讨论问题、交流意见,本书就是该次集会的论文结集。

在此要特别感谢以下各位:哈佛大学博士、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UCSC)的助教授本杰明·里德(Benjamin Read)志愿为本书的英文目录、包括题目和摘要部分做了修正和润色,他在中国读过中学,出色的中文能力使他成为这个工作的最适当人选,但是他以未参加前期编辑工作为由谦拒作为共同编辑的头衔;和谐中心研究员李云亮先生,作为执行编辑一年多来义务地为本书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是这本书得以成形的一个“黏合剂”;中律原的项目官员杨洁与和谐中心的项目官员赵静的专业高水准的工作,特别是在某些论文的繁琐的版权事宜方面;北大出版社的编辑丁莉华、恽薇和苏燕英,她们的理解和热情促成了这本书得以在北大出版社出版,她们的专业水准保证了本书的质量。

要感谢所有为本书供稿的作者以及2007年国际会议的举办者、行政工作者和赞助者,他们是:人民大学方面,副校长冯惠玲教授、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秦惠民、院长董克用教授、公共政策与公共安全研究所所长谢明教授,协办并赞助方的北京广播电台台长边建、现代物业杂志社社长宋有兴;行政工作方面和谐中心的志愿者服务部潘海燕、白丽华、陈伊晨以及当时人大的众多学生冯金磊、赵静等。

最后感谢该国际会议的主要赞助者和本书的资助者,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中律原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由于他们的支持,本书得以献给在草根基层中为社会和谐与良治的广大群众自治组织成员,特别是新兴发展的业主组织。根据我们在北京的大规模调查数据显示,业主委员会成员平均义务为小区工作每周4小时、业委会主任平均每周10小时。这些资源的投入形成巨大的社会资本,致力于为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家园之地——社区走向美好的未来。

(陈幽泓,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政策与公共安全研究所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社区治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和谐社区发展中心副理事长。自2001年以来不仅致力于该领域的理论研究而且参与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国内有关社区治理方面最活跃的学者之一。)

(原载于《现代物业·新业主》2009年6期)

 

(责任编辑:admin)


本文为《现代物业》、 设施管理网(cnfm2001.com)联合版权所有,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xdwyxmt@126.com。

     

© 2019 中国设施管理网  |   滇ICP备19007344号  

返回顶部